1
当代全球经济最魔幻的剧情,莫过于”东升西降”这出大戏。
最新进展:西方一边喊着”制造业回归”,一边偷偷数着金融市场的钞票;东方一边高呼”消费升级”,一边看着年轻人的花呗账单发愁。
华尔街和陆家嘴的精英们看完这剧本都要笑场。
尤其是想到这戏码还是他们自己写的,估计要气得把咖啡泼在定制西装上。
他们中很多人还在问”东方模式什么时候崩盘”,没想到人家不但活得好好的,还开始抢导演椅了。
而且抢的不是什么小成本制作,是好莱坞级别的商业大片。
这场戏有多卷?
美国的科技霸权、欧洲的福利社会、日韩的产业政策、中国的制造优势,各路已经打出名气的经济模式,都在这片蓝星舞台上打得头破血流。
就在大家为”谁才是未来”争得面红耳赤的时候,东西方突然开始互相抄作业了。
我说真的,这剧情比《甄嬛传》还刺激,比《纸牌屋》还烧脑。
过去说西方是消费主义天堂,东方是世界工厂。
现在是西方要当产业工人,东方要做消费大佬。
堪称,全球经济版《变形记》。
2
这出戏最魔幻的地方在于,演员们都在抢对方的台词。
西方嘴上喊着”再工业化”,身体却很诚实——金融、科技、全球定价权,一个都不能少。
东方喊着”扩大内需”,转头一看:好家伙,年轻人都在”精致穷”,中年人都在”躺平”,老年人都在”反向消费”。
每隔一段时间,就能给你来个神转折,而且每次都能刷新三观。
在此之前,最新的剧情是:西方发现关键技术被卡脖子,供应链说断就断;更之前的剧情是东方制造席卷全球;更更之前的故事就是众所周知的,2008年金融危机后,西方开始怀疑人生。
(2023年全球供应链重组加速,2021年东方消费市场规模突破6万亿美元,2020年全球贸易额暴跌)
刺激是真刺激,转折也是真硬核,大概流程是这样的:
“西方模式不是终极答案”;
“东方崛起势不可挡”;
“等等,东方怎么也开始学西方玩消费驱动了”;
“震惊!西方居然在抄东方的产业政策”;
“全球经济开始大型角色互换现场”。
这出戏用短短几十年时间,告诉你什么政治剧商战剧都是小儿科,真实世界的经济博弈才是顶级真人秀。
网文这么写,编辑都要骂太扯。
3
西方现在最纠结的是什么?
不是技术不行,是人心散了队伍不好带了。
社会结构已变,年轻人宁愿送外卖也不进工厂,资本家更爱轻资产快钱,政客们被游说集团绑得死死的。
所谓的”制造业复兴”,有时候更像是一场大型cosplay——演给选民看,演给盟友看,也演给竞争对手看。
他们中很多人还在问”什么时候能回到黄金时代”,没想到那个时代早就回不去了。
而且回去的路也不是什么康庄大道,是布满荆棘的独木桥。
这条路有多难?
福利要维持,工会要安抚,环保要达标,成本要控制,一个都不能少。
就在西方为”要不要真的回去当工人”纠结的时候,东方已经开始了自己的转型之路。
我说真的,这就像两个学霸突然决定互换专业,一个文科生非要证明自己理科也行,一个理科生非要展示文艺范儿。
过去说东方是勤劳的打工仔,西方是潇洒的消费者。
现在是西方想当勤劳的打工仔,东方要做潇洒的消费者。
堪称,全球经济版《变形计》。
4
东方这边剧本也不简单。
喊着要当消费大国,结果发现:一部分人已经过上”买买买”的生活,另一部分人还在为房贷发愁。
想让所有人都”放心消费”?先得让他们对未来有信心。
但现实是:消费还没升级,负债先升级了。这不是”扩大内需”,这是”扩大负债”。
最魔幻的是,当东方开始学西方玩消费驱动时,西方却在学东方的产业政策。
你看美国搞的《芯片法案》,欧洲推的《绿色新政》,这不就是东方玩剩下的吗?
东方越来越像西方,西方越来越像东方。
这不是”东升西降”,这是全球经济的大型”融梗”现场。
很多人在讲产业升级如何赋能经济发展,很多国家在玩模式转型,别人都停留在理论层面,东西方直接实战了。
很多经济学家都要给现实磕头,咣咣咣的那种。
谢谢你,因为你真的把教科书都改了,大家才没有拿我们当书呆子。
5
这出戏最精彩的部分在于,谁都不是单纯的模仿。
西方学东方搞产业政策,但骨子里还是放不下金融霸权。
东方学西方搞消费驱动,但心里清楚制造业才是基本盘。
大家都在玩”既要…又要…“的高难度动作。
西方:既要制造业回归,又要维持高福利。
东方:既要消费升级,又要保持制造优势。
这难度系数,比奥运会体操决赛还高。
很多人在讲经济转型如何平衡,很多国家在玩两手抓,别人都停留在喊口号阶段,东西方直接开练了。
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都要给现实鞠躬,90度的那种。
佩服佩服,因为你真的把不可能变成了可能,大家才没有拿我们当算命先生。
6
现在的问题是:这出戏要往哪演?
是西方真的能重拾制造业,还是东方真能转型消费大国?
或者更可能的是:大家都在寻找新平衡点的过程中,创造出一个全新的剧本?
毕竟历史告诉我们:最精彩的故事往往不是非此即彼,而是意想不到的第三种可能。
就像瑞幸既不是星巴克,也不是喜茶,而是走出了一条自己的路。
全球经济这场大戏,或许也需要这样一个新剧本。
不是简单的”东升西降”,而是东西方各自突破舒适区后的新形态。
这个新形态会是什么样?
可能是西方部分制造业回归+东方消费能力提升。
可能是全球产业链更分散但更韧性。
可能是东西方各自发挥优势的新平衡。
但无论如何,这都不是一个零和游戏。
就像咖啡市场可以既有星巴克也有瑞幸,全球经济也可以容纳不同模式共存。
7
所以,”东升西降”能解决问题吗?
它不是答案,而是一个新问题。
它没有化解西方的内部矛盾,只是暂时转移了注意力。
它没有减轻东方的转型压力,反而增加了试错成本。
你以为东方崛起、西方衰落,世界就稳定了?
恰恰相反,真正的挑战在于”双方都在变”的过程中,如何避免硬着陆。
这就像两个高速行驶的列车要互换轨道,稍有不慎就是灾难。
但若能成功,或许能开创一个全新的全球经济格局。
冲,就完事了。
